时间管理

发布于:2018-03-19 11:03 读书笔记

时间管理是一个科学严谨的事情。目的在于:是有效地运用时间,降低变动性。

其实往更深一层讲,做好时间管理,不只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生活。事情同样是那么多,有的人有条不紊,有的人手忙脚乱;有的人工作与生活总能达到平衡状态,有的人除了工作再也无暇顾及其他事情......这一切都源于对时间的把控程度不同。

有效的利用时间,一方面归于规划,另一方面归于自控。这里做个总结。

曾经我以为...

曾经尝试过很细致的安排一天中除了睡觉之外的剩余时间。大致单位是1.5~2小时。从什么时候起床,花多少时间洗漱,吃饭,看书......类似于学校上课时间表:

image.png

可悲的是,所做的计划根本不像上课一样可以在固定时间完成。通常不是时间规划多了(这还好办,再做点其他事情呗),就是在规定时间内没能完成任务。再加上一些突发情况,一旦某处没有顺利完成,后续便会如多米诺股牌一样影响整个计划表。最终面对所有都拖延的节点,整个人都傻了。

找方法

在认清现实的残酷后,还是决定认真寻找下科学的方法。毕竟看着时间都不知去哪了,还是有点心痛的。

然后就有了以下这些内容。还得感谢之前公司提供的一些管理培训,让自己对自我管理这块有了一定意识。嗯,也就是个意识。羞~

四象限法

想必大家都有听过经典的“四象限法”,它是由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进行划分,然后再确定优先完成哪件事。

WX20180227-170414@2x.png

由上图可以看出,第一二象限都是我们应该优先处理的。但是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第二象限上。

第二象限,主要符合长远利益的事情。可以是建立关系、寻找机会、拟定计划、建立预防措施等。只有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中长期的核心工作上,有了提前准备与思考,才能避免因为不断出现的紧急情况而疲于应对,这样自然也就减少了第一象限的工作。这才是终极目标。

归类到第三象限的事情,如打麻将三缺一(哈哈哈,原谅我举了这么一个例子),这些不重要的事件往往因为它紧急,就会占据人们的很多宝贵时间。也应该少花时间去做。在工作或学习中,大家很容易将紧急的事情都归于重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要多加区分。

至于第四象限,大多就是琐碎的杂事,如:上网,发呆,聊天,无效应酬...但有时候回顾我们浪费的时间,却又往往都放在了这里。因此我们应该努力逼迫自己走出这个区域。

其实,四象限法就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在一个容积有限的玻璃瓶里装更多的东西。如何我们一开始就用水、沙子等填满了瓶子,那就很难放得下其他大块的东西了。如果我们改变填放的顺序:先放最大块的石头,再丢入鹅软石,抖一抖还能装些沙子,最后肯定还有空间装些水。不信你试试。

GTD

GTD 即 Getting Things Done(把事情做完),其核心理念是记录下所有要完成的事,然后整理安排并自己一一去执行。意在清空你大脑的内存并把任务变成具体行动。

五个核心原则是:

  • 收集

  • 整理

  • 组织

  • 回顾

  • 执行

收集

把你所有要完成的事情包括为整理的念头全部写下来,放在一个“收集箱”里。

整理

整理即对上一步写下的任务进行归类:可操作和不可操作。

对于可操作的部分,再进行一次判断:是否能再两分钟内完成?可以的话,立即去做;不可以的话,放到下一步进行组织。

对于不可操作的(这里暂且理解为想法、灵感、资料等)分为:

  • 参考资料

  • 日后可能需要处理

  • 直接删除

组织

组织主要是针对参考资料和下一步行动。

参考资料的组织属于文件整理范畴,大家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类即可。

下一步行动主要分为:

  • 行动清单

    • 根据情境(设备/地点等)来划分:比如家里,超市,电脑旁,办公室等

    • 相同情境下

      • 内容相似的部分进行模块化

      • 如果任务内容可以由一个流程串起来,也可将其模块化

  • 等待清单:需要委派他人做的事情

  • 未来/某天清单:未来计划(没有具体完成日期)

下图是GTD的一个流程图,更为清晰明了的描述了整个过程:

image.png

执行

执行的时候根据所处的环境,时间的多少,精力情况以及重要性来选择对应清单去执行。

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 20/80定律:关注20%的关键性事件,并为此投入80%的时间和精力(参考“四象限法”)

  • 整块时间处理重要独立的事情;重要且需要写协作的事情,可以在互动过程中并行处理(宏观角度);零散的时间处理一般性事物

  • 一次只做一件事(微观角度,个人,当下)

  • 正向思维能引导效率提高,如:

    • 我不得不做(犹豫感、受害感) —> 为选择做(有信心,可能会马上做,用于承担推迟的责任)

    • 这个项目大且重要(项目巨大,无从下手) —> 我可以走出一小步(完成一小步,会有成就感,有信心继续)

    • 我必须完成(容易把注意集中做未来完成的情景中,却不能告诉自己如何完成,使任务无从下手) —> 我什么时候开始做(对任务的完成情况的担心以及对任务的专注,会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准备 when-where-how 任务展开】)

  • 精力管理(可以参考这篇帖子:我们应该如何保持精力充沛呢?

  • 有效休息,如:

    • 交替处理多个问题,让大脑飞速动起来

    • 不要停下来,而只转换你的内容轨道(变化活动内容)

    • 投入到激发你热情的活动中去

    • 走出舒适区,做点困难的事

  • 记录和跟踪时间的使用情况,便于后续回顾分析

回顾

每周进行回顾与检查。分析时间使用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在次基础上更新清单,并未制定下周计划。

然后不断迭代执行。

工具

时间统计类

  • 时间块

  • aTimelogger2

  • 嘀嗒番茄钟

  • iHour

任务计划类

  • Pendo

  • 奇妙清单

专注类

  • Forest

  • 专注

  • 潮汐

记录手机上花费的时间

  • 小容

  • Moment

 

以上工具多为网络上大家分享的。本人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只有aTimelogger2、Forest还有OneNote。aTimelogger2用于记录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Forest用于让自己保持专注;OneNote是一个笔记类工具,个人觉得其分类方式很贴合GTD的归类法,但是MAC版的体验不是很好(之前是用windows版本的)。

总结

上述介绍的两种方法实践起来其实都又一定的问题:四象限法,大家可能不容易区分什么是重要什么是紧急;GTD其实是一个蛮复杂的过程。但重要的还是在不断尝试中,找到符合自己的模式,大可不必完全照搬上述所有步骤。也不必拘泥于用什么工具,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切记陷入“工具收集”的误区。

不管是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时间管理的精髓还是在于管理自己。共勉。

相关推荐
时间管理
目标管理
知识管理
妙手回春——网站可用性测试及优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