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手帐优先级分析

发布于:2018-03-29 11:50 产品分析

关于手帐

不就前手帐于我而言是一个相对陌生的事物,于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去了解了下。

在百度百科里对于手帐的定义是:用于记事的本子。于我而言,那叫记事本,因为仅仅用于简单记事。但是大多数手帐er会花大量心思装扮和保护他们的记事本。

于是产生了个疑问:为什么会有人热衷于手帐?在知乎、百度等平台了解了下,大概提炼出以下几个关键词:

  • 记录
  • 幸福感
  • 满足感
  • 仪式感
  • 自我管理
  • 回忆

利用手帐自我管理的人,多数和我的手帐一样,内容相对简洁,文字居多。而表述中体现增强幸福感、满足感等部分人,会花较多心思在手帐排版、素材选择上。(我想,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仪式感,使他们花心思投入在这件事上;反之因为他们花了心思在这上面,又让他们更热衷于做这件事。)

关于“手帐”的搜索指数趋势,整体是不断增高的:

 

人们最关注的是素材、排版,需求图谱如下:

人群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代表城市有:北京、上海、杭州等:

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

男女比例,大致是1:3:

(备注:人群画像数据统计时间是最近一年,即17.03~18.03。)

对于年龄分布集中在30~39岁这点,我是存在疑问的,我本以为应该会是集中在25~35这个区间的。我的主观想法是,更年轻一点的人群可能更多会在其他平台去搜索了解相关内容,如知乎、微博、豆瓣等。

时光手帐

对手帐er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开始了关于“时光手帐”应用的探索之旅。主要还是根据产品优先级(用户、需求、交互、信息、视觉)的角度进行一些思考。

用户优先级

感觉有点不知道如何获取相关用户的信息(原谅我信息来源渠道太少,希望大家多提供一些获取渠道,感激不尽),于是就开始把自己有限认知里能翻的东西都翻了一遍。

首先是版本记录。发现更新记录的小姐姐相当活泼可爱,用词很年轻化。同时,还版本里还出现不少“暑假”、“小可爱”、“萌”等字眼,推断主体用户年龄段应该与前面百度指数提供的搜索用户年龄断有所差别,更年轻化。来一波截图让大家感受下:



然后是设计风格。不管是其官网,还是整个应用的风格,以及提供的素材资源,都是偏向小清新的,如下图所示:


最后就是各种平台反馈以及其对应的用户评论。从这个几个渠道得到的更多是关于需求及满意度方面的信息。不过也能看到比较多的词是:“少女风”、“甜系”、“小清新”等。

基于以上内容,推测其用户划分如下:

  • 核心用户:女性,年龄20~35,居住在华东地区、一线城市为主,手帐爱好者。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应用完成记录。传统手帐形式的主要痛点是:素材收集与制作麻烦,记录过程耗时,花费较高。但传统手帐体现出的优势是:实物从视觉上带来满足感更强,同时更能体现生活的累积(一页页,一本本那都是记录者的生活呐~)。
  • 次级用户:有记录需求,如记事、日程规划、生活记录等,但对素材等要求不高的用户。
  • 外围用户:那些无记录需求的人群,大概就不是这个产品的用户了。

那么问题来了,我能从“时光手帐”的设计、相关信息等推导出其倾向性,是否也就能说明它是优先考虑某一类特定人群(核心用户)呢?(捂脸~~~)

需求优先级

翻看了“时光手帐”的版本更新历史,发现更新主线是对手帐制作功能的不断跟进:从强化基础功能,到素材,到私密性,然后不断优化体验。在这过程中,增加了社交元素,从粉丝到达人到手账圈,然后引入各种活动。同时在中后期有了打印、手帐本购买等商业形式出现。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用户而言,能够利用App提供的素材、模板实现方便记录,是其核心目标;于应用提供方而言,强化用户粘性、实现商业变现应该是现阶段的核心目标(从第三方提供的数据来看,其下载量还是很大的,在有了用户之后、怎么利用用户赚钱应该是该考虑的事情了)。

信息、交互以及视觉优先级

从两个角度分析信息、交互、以及视觉的优先级。

用户

用户最关注的是记录这件事,也是其主线任务。

应用在底部正中位置提供了入口,虽然我觉得这个颜色其实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强调作用,但它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微博、QQ空间等发布按钮也都在这个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用户很好的辨识。同时,这样一个颜色其实也是符合应用小清新风格的,视觉上与品牌形象保持一致:

接下来是选择手帐类型,应用提供了两种形式:图片手帐和自由手账。如下图:

界面干净,就两个选择,减少用户决策成本。

若选择图片手帐,应用提供了几个模板让用户选择,操作很简单,就是点击按钮,不断切换。这样就省去用户排版的时间,提高效率。如下图所示:

当然,选定模板后,如果不喜欢,也可以再自己编辑。这个操作栏与自由手帐的操作栏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自由手帐默认从空白页进去。如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图片手帐操作简单,但灵活度相对较低;自由手账因为需要自己排版,操作相对麻烦些,但灵活性高,爱怎么摆怎么摆。同时,两者可以进行切换:图片手帐同样可再编辑;自由手帐也可以选择模板。这就在灵活性与复杂性上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

应用提供方

应用提供方关注的是怎么提高用户活跃度,怎么变现。

接着上面用户制作手帐的流程,当用户选择模板后,大概率会出现这样的提示:

告诉你模板里的字体你没有,需要购买。将商业变现插入到用户主线流程内,同时,你可以选择忽略它,直接关了就是,也保证了用户体验。

其实应用内提供的绝大多数素材都是免费的,也相对比较丰富,这还是很吸引用户的。之前看用户评论,大多用户对免费素材表示欣喜。唯独有个字体库,里面的字体是需要花钱购买的。但是也默认提供了8,9种字体,对于我这种用户来说足够用了。对于有更高要求的用户,只在字体上花点钱,整个应用没有浓浓的“缺钱”的味道,从心里还是很容易接受的。

在用户编辑完,需要保存时,会出现如下弹窗:

应用提供了各种渠道的分享,还有保存为图片的选项。被保存的图片带有“时光手帐”的水印。这些都促进了应用分享与传播。但是关于水印,有不少用户反馈是希望被去除的。这个更好的做法是否能让用户选择是否添加水印,不过这个取舍还得应用方根据各方利益综合评判。

说完了主线流程,我们再看看其他关于商业目标实现的地方。先丢一张截图:

首屏利用轮播图片滚动效果吸引用户注意力。虽然我们大多都对轮播有一定的耐受性,但是由于它一直在你面前切换,banner里的大标题多少会让我们看上几眼。如果标题起的再有吸引力一些,还是很容易会点进去看看的。嗯,继续前面的话题。这里的轮播基本上都是活动信息,应用方以这样一种方式,引导用户参与活动,提高用户活跃度。

另外,轮播下发就是另外一些快捷入口。其中“手帐达人”“精选话题”是另外增强用户社交性的地方。重点想说下“时光印品”,这是提供打印服务的入口。打印服务是实现商业变现的方式之一。之前有提到过,传统手帐的优势是实体带来的满足感,个人觉得打印这个功能正式贴合了这点需求。正如有了数码相机后,还是会有人愿意自己买个打印机放在家里(我就是这样的人,哈哈~),将一些特别的照片打印出来,为的就是那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与满足感。“时光手帐”简化了手帐的制作过程,却又还原了传统手帐的实体满足感,也是将商业目标与用户目标取得平衡的一个体现。

最后说说签到功能,应用方是希望通过签到培养用户习惯以增加用户活跃度的,同时又将签到跟积分绑定,累积足够的积分就可以兑换打印券,有了打印券就可以享受打印服务,体验了打印服务说不准就有下一次自费打印的可能。这一切似乎能形成一个闭环。

另外,签到后,还会形成一个小卡片,如下图所示:

用户可以将其分享或保存,而且卡片整体很符合应用的风格,文艺小清新。这又再一次提高了应用传播的可能性同时强化了品牌形象。

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时光手帐”简略的分析。很多主观看法,可能过于片面。有理解不当的地方,望多加指正。

相关推荐
时光手帐优先级分析
如何拆解App